分享到:

 
 

身世已悟空,归途复何去?-西藏旅游去……

 
 
 
 
 
随机文章
 

 
 


藏族酥油茶

0
发表于 2012 年 6 月 12 日 作者 悟空西藏旅游 在 旅游资讯
tibetan-meal-02

藏族饮茶的历史已十分久远,可追溯到吐蕃时代。据藏文史籍《汉藏史集》(rgya-bod-yig-tshang)记载,吐蕃王朝第36代王都松莽布支(又名赤都松,即khri-vdus-srong,公元676~704年在位)时,藏地出现了茶叶和瓷器。据史载,当时都松莽布支赞普身染重病于宫中静养,一天,一只美丽的小鸟嘴里衔着绿树枝落在王宫楼顶的檐墙上,小鸟在屋顶婉转呜叫。第二天太阳刚升起时,小鸟又飞来啾啾欢唱,这引起了赞普的注意,命人将绿树枝拾来,发现这是从未见过的树枝叶,赞普将树叶的尖梢放入口中品尝其味,觉得清香提神,口内生津;加水煮沸,成为上好饮料。赞普大喜,命人在吐蕃全境找寻该树枝叶,未果。后来一大臣历尽辛苦在汉地找到了这种树枝叶,采摘回去后熬制饮料为赞普疗养病体,使赞普很快康复。从此,藏族有了饮茶的习俗。藏语称“茶”为“槚“(ja),显然系来自于汉土的文化借词,反映了藏汉民族源远流长的经济文化交流。

藏族饮茶之风在吐蕃时代就已兴起。李肇《国史补》下卷记有一则关于吐蕃人饮茶的故事:
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日: “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日:“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邕湖者。”
其时江浙、湖广、安徽等地名茶已在吐蕃宫廷中成为常备之物,可见当时饮茶已成风气。而《汉藏史集》中,有专门的章节对茶叶进行分类,详细记载了16种茶叶的产地、特征、烹制和功用,足以证明藏族饮茶历史的悠久和对茶叶精深的了解。

酥油茶。当称为藏族的第一饮品,是藏族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酥油茶的制作方法分两个步骤,一是熬制茶汁,二是打茶。将砖茶或沱茶加水熬煮成浓汁,滤净茶叶将汁盛人茶罐备用。打茶时,从茶罐中取部分茶汁加上适量开水和盐(浓淡随自己的口味和喜好掌握),倒人专门打制酥油茶的茶桶“董莫” (mdong-mo,意为“桶”)或“槚董” (ja-mdong,意为“茶桶”)中,加入酥油,用“甲洛”搅棍(形似“雪董”的“甲洛”,只是小一些)上下打制几十回合,待水乳交融后倒人茶壶内加热,饮用时倒人茶碗。用优质新鲜酥油打制的酥油茶浓香扑鼻,味道淳厚,十分可口。藏族人的早餐其他食物可以不吃,酥油茶则必饮。有条件的人家一日三餐甚至整日都不时喝酥油茶,过去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便是每日能喝上酥油茶和青稞酒,即所谓“槚羌白玛” (ja-chang-spel-ma,意为“茶酒交替喝”)的生活,类似于今日常讲的“小康”日子。打制好的酥油茶平时盛入茶壶置于灶台上保持温热,注意不能煮沸,煮沸的酥油茶味道便大为逊色。现在在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人们广泛使用电动搅拌机打酥油茶,用搅拌机打酥油茶不仅省力,还因搅拌速度快和次数多茶昧口感更佳。有的人在打茶时还根据自己的口味在茶中添加奶粉、鸡蛋、奶渣等,这样的酥油茶更是别有风味。而打好的茶多是盛人保暖瓶中,这样饮用时方便,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外出逛林卡时,带上几瓶打好的藏餐酥油茶十分方便。
酥油茶的制作,足藏族饮食文化的一大发明,是藏族在同汉族互通有无的经济往来(“茶马互市”极大地推动了汉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环境和物产条件创造性地发明出来的,对藏族饮食结构的改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藏餐酥油茶极富营养,酥油脂肪含馈高,能产生大量热量以御寒,而茶叶中富含茶碱、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健胃生津、“消食解腻”的作用,正适合高原以肉奶等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为主要食物的民族改善饮食结构的需要。正因为茶叶对高原民族饮食生活的重要意义,茶叶的传人被人们神话,茶叶最初被视为治病疗疾的珍稀之物,随着“茶马互市”的兴盛和发展,茶与藏族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以至难以分离,成为人们日常饮食、迎客送礼、婚庆节日的必备之物,并形成独具藏族特色的茶文化。


0 Comments



发表第一条评论!


登录以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悟空推荐
 
  • Darai-Lama-V-1
  • 80%
    samye-1
  • Shoton-4
  • Jokhang-Temple-15
  •  
     
     
     
     
    拉萨锦江之星酒店
  • 9.0
    tangka-1
  • 布达拉宫
  • 悟空西藏旅游网上线啦
 




普人特福的博客cnzz&51la for wordpress,cnzz for wordpress,51la for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