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身世已悟空,归途复何去?-西藏旅游去……

 
 
 
 
 
随机文章
 

 
 


藏餐炊具、餐具与饮具

0
发表于 2012 年 6 月 12 日 作者 悟空西藏旅游 在 旅游资讯
Highland-barley-05

炊具、餐具与饮具
藏族炊具有陶制、石制、木制和金属制等类别,其中以陶器类制品使用最为古老而普遍,至今仍广泛使用,石制和金属类炊具亦颇具特色。
藏族使用陶器的历史可上推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昌都卡若遗址出土陶片两万多片,能够辨认器形者有1234件,分罐、盆、碗三种。可复原的陶器共46件,其中陶罐有30件。陶罐的器形分为小口垂腹罐、小口鼓腹罐、高领罐、长颈短唇罐、大口罐、单耳罐、双体兽形罐、带流罐和带嘴罐等类型。这些陶罐均制作精致,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烧煮食物、汲水和储藏粮食等。

 藏餐炊具-藏餐餐具-藏餐饮具
从新石器时代直至近代和现代,藏族使用陶器的历史从未中断,陶制炊具品种多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双耳大陶罐“括玛”( khog-ma),主要用于煮粥熬茶。肚大嘴小、有把有盖的陶壶“括底”( khog-tig),用于盛放酥油茶。口大底平的陶锅“巴朗”( bag-slang),用于烙饼,还有称为“天括”的陶炉等。陶炉腹大口小,口沿上特设三个支点,以安放茶壶。腹部开几个孔以便空气进入,炉内点燃炭火或牛粪饼,不出火苗。陶茶炉作温茶之用。陶炉出现较早,后期有铜质和铁质的金属制茶炉,形制基本相同。西藏旅游
藏族制陶方法以手制为主,轮制次之。制陶的原料多为黏性大的黏土。制陶前,陶土需经过淘洗去除杂质,为防止陶器遇热炸裂,可加入一定数量的沙粒、木炭、石英等材料。一般小件器物用手捏制成型,大型器物则需用模具定型。制陶工具有轮盘、拍子、刮刀、竹管和牛角等,工具虽然简单,却能制作出器形各异、精致美观的各种器皿。
除陶制炊具外,石锅亦曾是人们使用的炊具,阿里扎达县古格遗址曾出土了大量的石锅和石罐。石锅系用一种特有的石头打制而成,用其炖肉做菜可保持原味。现在使用石锅者十分少见,已为其他炊具所替代。
金属类炊具有铁锅、铝锅和铜锅。称为“汉阳”( hang-yang)的铝锅在西藏十分流行,过去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几口大小不同的“汉阳”锅。铜锅“桑”( zangs)的使用也十分普遍,熬茶、烧水、做饭离不开它。铜锅造型美观,平时锅沿擦拭得光亮照人,不啻于一件艺术品。铜锅有大中小各种型号,寺庙中特制的巨型大铜锅(铜釜)熬茶煮粥可供数百僧人同时进餐。

藏族人喜欢使用铜质器皿,如煮饭烧茶的铜锅、盛水的铜水缸、舀水的铜瓢、盛茶的铜茶壶,等等。铜瓢和铜水缸可谓是藏族厨房陈设中的一景,一般家庭都摆放有一排擦得光洁锃亮的铜水缸和铜水瓢,十分醒目和美观。
藏族餐具有各种质料的碗、盘、盆、钵等。陶碗陶盆可能是藏族远古先民最早使用的餐具。卡若遗址中便出土了陶器5件和陶盆11件。陶碗为敞口、平底,有直口碗和侈口碗两型,器型较小。而盆的器型较大,为敞口、平底、深腹,有折腹盆、曲腹盆、直腹盆和深腹盆四型。碗和盆均是当时的生活用具,碗主要作餐具,盆的用处较广,既可作盛放食物的餐具或盛器,又可作饮器。后来陶碗较少使用,陶盆陶钵使用至今。西藏旅游
木碗以及瓷碗、银碗往往既是餐具又是饮具,很难作严格的划分,如木碗既可揉制糌粑,装盛食物,又是饮茶的主要器皿。就其使用场合和习惯分类,木碗、瓷碗等作为饮具更为合适。木碗使用的历史亦十分久远,在敦煌文献《吐蕃羊骨卜辞》中便有使用木碗的多次记载,如“用一木碗酥油祭大本命神”;再如“去年,用木碗喝;今年,用银碗喝”;又如“端一木碗化酥油祭天”。
木碗多产于西藏南部多林木地区,以门隅所产木碗最为有名。阿里普兰一带也产木碗。木碗系用白桦木或柞木的树瘤加工制成,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制作难度大(其制作过程请参见本章门巴族部分)。木碗因质料、加工精细程度和大小等分为若干等级,价格差异悬殊,一个优等“杂雅”木碗不镶银边过去就值100多两藏银,价格昂贵且不易求购,普通木碗价格较低。藏族人喜欢木碗,上至达官贵人高僧大德,下到普通民众艺人乞丐,每人均有木碗,差别仅在于碗的质量等级上。外出时木碗为必携之物,往往碗不离身。普通民众常将木碗揣于怀中,而过去官员贵族们则将木碗置于缎制套鞘内同小刀一道挂于腰间,称为“甲赤布雪”,既作为饰物,又是官阶大小的标识,当参加宴会和朝拜达赖喇嘛时,可用木碗饮啜酥油茶,盛接达赖喇嘛赏赐的酥油红糖人参果米饭“卓玛折塞”。
藏族人喜爱木碗,原因有三:一是木碗经久耐用,携带方便。二是木碗盛茶酒有一种特殊的香味,盛食不变味,饮用不烫嘴。在藏族人的观念中,用木碗饮酒还会使人聪明、英俊、惹人喜爱。三是木碗大多制作精美,色泽明亮华丽,木纹别致美观,造型丰富,有的木碗还镶嵌银边,一只只木碗就是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正是木碗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赋予了木碗神奇的品格,令藏族人格外珍视。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藏族民歌道出了藏族人同木碗的密切关系:领着情人吧害臊,丢下情人吧心焦。情人若是个木碗,揣在怀中有多好。
从文献上看,藏族使用瓷碗的历史同饮茶的历史是相伴产生的。《汉藏史集》在叙述完茶叶在吐蕃出现的故事后,接着讲道:国王说:“不能用以前有的玛瑙杯、金银等珍宝制作瓢勺,需要找一种以前没有的器具。听说汉地的皇帝有一种叫做‘碗’的器具,可派人前去要来。”于是吐蕃派出使臣前往汉地。皇帝派来工匠,根据吐蕃赞普的要求,制造了碗口宽敞、碗壁很薄、腿短、颜色洁白、具有光泽的“兴寿碗”,三种上等碗分别起名为夏布策、南策、囊策,三种普通碗起名为特策、额策、朵策,并绘鸟衔树枝,鱼儿戏水,麋鹿徜徉等图案。这是藏史记载的碗最初出现在藏地的情形。同一史书还记述道:
在龙朗楚吉杰波王(即赞普都松芒布支)在位之时,由技艺高超的工匠在索那唐波且地方以珍宝为原料按听说的式样烧制了上、中、下三等三十二只大小不同的碗。上等和中等的碗为白色,下等的多数为青色。 这是吐蕃烧制瓷器的最早记载。
西藏的瓷器烧制与陶器制作相比显得欠发达,著名的瓷器之乡有山南扎囊的普布地方,至今瓷窑遗址尚存。普布瓷窑大约建于明代,兴盛于明代晚期和清代早、中期,于清代晚期衰败以至废弃。普布所产瓷器均为白底蓝花瓷器,胎薄质轻,主要器型有高足碗、大喇叭口碗、高足杯等,曾广泛流传于藏地和远销尼泊尔、印度等地。
西藏所用瓷碗瓷器除部分为本地所产外,大量来自汉地。其来源有两大途径:一是来自汉藏民间贸易,二是来自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僧俗官员的赏赐。在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以及许多著名古寺如萨迦寺、扎什伦布寺、噶玛寺中珍藏着为数不少的元、明、清时代的瓷器精品,殊为珍贵。民间也广泛使用瓷碗,作为待客时敬茶献酒盛饭的餐具和饮具。过去瓷碗价格高,许多人家都珍藏有祖辈们传下来的瓷碗。现在瓷碗仍是藏族最喜爱的饮酒喝茶的器具。
餐具中还有各种质料的盘类餐具,从最古老的陶盘(盆)到木盘、铜盘、银盘,形制各异,种类丰富。往往大型聚会和节日婚庆时,常将各种肉和食品分门别类放置于大木盘中,供客人自助取食。此外,餐具中还有盛饭用的木勺,盛放糌粑的木盒“糌颇”等,都很有特点。
饮具与餐具密切关联,上述木碗和瓷碗在大多数场合是作为饮具使用的。专作饮具使用的目前看来最早的当属酒杯。在三四千年前的曲贡遗址就发现了酒具陶杯,吐蕃时代又发现了陶制高足杯,几千年间藏族以陶杯饮酒的历史连绵延续。待木碗和瓷碗大量使用后,陶杯作为酒具的历史才逐步终结。在藏族饮具中,各种质地的茶壶和酒壶甚多,如陶壶、铜壶、银壶、金壶、象牙壶、牛角壶、木酒壶,等等。在西藏各地,还有适应当地生活方式而带地方特色的酒具,如牧民常以皮囊作酒具,以适应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日喀则、江孜、白朗一带农村,有一种称为“孔姆”的鸟形彩陶酒具,“孔姆造型古朴大方,既是容器又是饮具,使用时,主人从鸟背的入口处倒酒,客人由鸟嘴喝酒,独具地方特点。”
如同其他生产、生活用品一样,藏族的饮具、餐具和炊具在当代生活中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人们既使用古老的陶罐,“汉阳”锅、酥油桶、木碗等器皿,同时高压锅、电饭锅、玻璃制品、不锈钢炊具和餐具等现代工业制品也大量进入普通人家,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传统与现代的混融交汇。


0 Comments



发表第一条评论!


登录以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悟空推荐
 
  • Darai-Lama-V-1
  • 80%
    samye-1
  • Shoton-4
  • Jokhang-Temple-15
  •  
     
     
     
     
    拉萨锦江之星酒店
  • 9.0
    tangka-1
  • 布达拉宫
  • 悟空西藏旅游网上线啦
 




普人特福的博客cnzz&51la for wordpress,cnzz for wordpress,51la for wordpress